“十四五”规划
“十三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
“十一五”规划
“十五”规划
“九五”规划

湖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北省高端会计人才 “十四五”培养计划》的通知

各市、州、直管市、林区财政局,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加强高端会计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制定印发《湖北省高端会计人才“十四五”培养计划》,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各地区、各有关单位制定的本地区(单位)会计人才培养计划或政策措施及实施进展情况,请及时报送我厅会计处。

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会计人才队伍,更好地服务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 (2021-2025年)》精神,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党管人才,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人才引领发展,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科学谋划,规范管理,培养既具备战略思维又富有创新能力,既精通专业知识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高层次会计人才,为我省建设构建全国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会计人才保障。

二、总体目标

从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出发,在充分考虑我省会计人才现状和培训能力的基础上,坚持“优中选优、优中育优”,用5年的时间,在我省选拔培养180名具有良好道德操守、管理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的高端会计人才,积极发挥其在强化会计职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管控单位风险、引领会计人才队伍发展、有效实施会计准则制度、创新预算绩效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提升我省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会计工作的整体水平。

三、组织领导

省财政厅负责组织开展省高端会计人才选拔和培养工作。确定培养基地,指导协调培养基地开展培训工作及对培养对象的跟踪考核管理;建立湖北省高端会计人才信息库,对高端会计人才进行动态跟踪服务和管理。

【阅读全文】

湖北省财政“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

一、“十三五”财政规划指导思想、编制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盯“率先、进位、升级、奠基”四大目标,坚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以质为帅、量质兼取”,牢牢把握“市场决定取舍、绿色决定生死、民生决定目的”三维纲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落实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坚持推动转方式、调结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驱动发展,坚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开拓理财思路,创新理财方式,提升财政管理绩效,支持推动“五个湖北”建设、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进程,促进全省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平稳较快发展。

(二)编制原则

       1.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导规划编制工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体现财政支持全省经济社会各项改革工作,特别是2020年建成现代财政制度;在全面依法治国方面,体现全面贯彻落实新《预算法》精神;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体现严格财政支出政策,严肃财经纪律要求。2.体现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财政工作趋势性变化。将经济新常态下财政领域趋势性变化的政策措施,体现在财政“十三五”规划中,使财政“十三五”规划更具有前瞻性、针对性。3.与中期财政规划相衔接。农业、教育、科技、文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扶贫、就业等方面中期财政规划涉及财政支持的重大政策,充分体现在财政“十三五”规划中,使中期财政规划具有约束性,财政“十三五”规划具有指导性、可持续性。4.与全省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专业规划及全国财政“十三五”规划相衔接。将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规划、促进行业领域发展的专业规划及全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规划部署衔接一致,强化财政“十三五”规划的可操作性。

(三)发展目标

  1.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建立透明预决算制度,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强化预算执行管理,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  【阅读全文】

湖北省财政“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全省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加快实现湖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深化财政改革的攻坚时期。根据《湖北省委关于制定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湖北省财政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规划》总结了“十一五”时期财政工作,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推手,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分析了“十二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了“十二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提出了今后五年财政发展政策措施。

一、“十一五”时期全省财政发展改革基本情况

  “十一五”时期,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认真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圆满完成了全省财政“十一五”规划确立的目标任务,为“十二五”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财政实力不断壮大,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的财力保障。以全省经济快速发展为基础,通过推进财税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了稳定、健康、可持续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财政收支规模不断迈上新台阶。一是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省财政总收入从2005年的728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1919亿元,年均增长21%。二是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支出从2005年的779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2501亿元,年均增长26.3%。三是县(市)级财力不断增强。全省县(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从“十五”末年的15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87亿元,年均增长26.1 %,县(市)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全省财政收支规模的稳定增长,为支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供了有力的财力保证。

(二)发挥财政调节经济作用,促进了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沉着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省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 【阅读全文】

湖北省财政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部崛起” 战略的重要时期。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九次会议精神为指导,科学谋划今后五年的财政改革与发展,对于全面实现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一五”时期财政改革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形势分析

(一)“十五”期间财政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十五”期间,全省财政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做大财政“蛋糕”、做小财政供养系数、做优财政资源配置、做强财政保障能力的“四做”目标,狠抓增收节支,保障重点支出,坚持改革创新,加强监督管理,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为“十一五”时期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十五”时期,我省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年均增长达10.1%,在此基础上,财税部门加大组织收入工作力度,全省财政收入规模稳步扩大,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全省地域财政收入从2000年的403.6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063亿元,年均增长21.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由2000年的214.3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74.2亿元,年均增长11.8%。在收入规模增加的同时,收入质量不断提高,工商税收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的66.9%提高到2005年的70.4%。

2、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力度不断增强。“十五”期间,全省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由2000年的368.8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633.8亿元,年均增长11.4%。各级财政部门切实履行公共财政的发展职能,坚持有保有压,加强支出控管,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加大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力度。一是全面落实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把支持解决“三农”问题放在财政工作的首位,认真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政策,2005年在全省免征农业税,筹措资金对地方财政减收增支给予补助;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使农民得到了实惠;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支持科技兴农、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扶贫开发,促进了农民增收。二是促进新型工业化和县域经济发展。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支持企业改组改制、关闭破产、主辅分离和剥离办社会职能;整合财政资金,支持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落实出口退税政策,支持外贸出口和外向型经济发展;安排专项借款,支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三是支持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各级财政优化公共支出结构,大幅度增加了对社会事业薄弱环节的财政投入。筹措资金,提高中小学校公用经费标准,落实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阅读全文】

省财政厅关于“十五”湖北财政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措施的报告

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发表后,我们进行了认真学习,联系财政实际,对“十五”财政发展规划进行了反复修改。现将“十五”时期全省财政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和具体措施报告如下:

一、“十五”时期财政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理财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和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要求,深化效益财政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支持“科教兴鄂”,促进全省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镇化和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运用财政政策调节宏观经济;积极推行财政支出管理改革,推行部门预算,理顺财政分配关系,大力调整支出结构,逐步满足公共财政支出的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税费改革,建立规范的政府收入体系,加强财政收入征管,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增加政府可用财力;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社会稳定;强化国有资产管理,促进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财政监督管理,依法理财,逐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监督机制;通过效益财政建设,实现公共财政,努力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湖北财政。

二、“十五”时期全省财政建设的主要目标

1、保持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十五”期间,我省GDP的年均增长计划为8%,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计划按9%安排,以2000年354亿元为基数,到2005年达到545亿元,比2000年增长53.95%。其中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年均递增9.6%,以2000年224.5亿元为基数,到2005年达到354.7亿元;上划中央收入年均递增8%,以129.5亿元为基数,2005年达到190.3亿元;省级地方财政收入年均递增速度为10.1%,以2000年19.6亿元为基础,到2005年省级地方收入规模达到31.7亿元。 2、坚持量入为出,合理安排支出。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十五”期间全省地方财政支出年均递增7.7%,以2000年的273亿元为基数,到2005年达到395.6亿元。3、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提高财政运行质量。在财政收入方面,通过调整收入结构,完善收入体制,加强税收征管,提高财政的“三个比重”,其中,从2000年(预计数)到2005年,全省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8.5%提高到14%左右;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86%提高到90%左右;省级财政收入占全省财政收入的比重由10.5%提高到13%左右... 【阅读全文】

湖北省“九五”财政计划

根据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六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特制定湖北省“九五”财政计划方案。

一、“八五”财政执行情况

“八五”期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全省财政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较好成绩。特别是后三年,三年打了三个仗.迈了三大步;93年打财税改革仗,全力以赴深入调查测算,研究、制定并顺利推出了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方案,改革促进了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1993年全省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15亿元,迈出了第一大步;1994年打政策兑现仗,在物价上涨过快,支出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抓行政事业单位工改工资兑现和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科教等增支政策兑现,提前实现了财政收入比1980年翻两番,达到149亿元,迈出第二大步;95年打平衡仗,在年初预算收支缺口大、平衡难的情况下,全省上下努力增收节支、缩小缺口。预计全年收入可达180亿元,全省算大帐当年收支基本平衡,实现了历史的转折。为制订和实施“九五”财政计划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财税改革初见成效

“八五”期间是改革开放以来财税改革步伐最快、措施最多、动作最大的一个时期。全省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推进了多项财税改革。

1、改革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规范了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在认真总结企业承包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1994年按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将国有企业的利润由承包上交改为统一依率计征,税率为33%,并设置了27%和18%的两档过渡税率。同时,取消了对国有企业征收的“两金”。降低所得税率和取消征收“两金”后,全省国有企业可增加一部分财力。

2、改革财政体制,逐步规范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根据中央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决定,确定了省对地市州实行分税制的原则和方案;按“公平竞争,照顾困难”的原则,对老体制进行了调整、降低了部分上交县市的上交比例;按分税制的职能分工,组建了两套税务机构。

3、改革税收制度。1994年,按照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方式、保障财政收入的要求,全面推行了税制改革。...【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