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着意化为桥  幸福歌漾土家寨

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乡黄林桥村

2023-12-29 19:48湖北省财政厅

400多年前,松滋市卸甲坪红岩河畔,架起一座高山廊桥——黄林桥,卸甲坪土家族乡黄林桥村因此而得名。黄林桥村地处武陵余脉,位于松滋西南边陲,与湖南石门隔河相望,面积5.5平方公里,现辖4个村民小组,425户1437人,其中土家族人口占比80%。

古桥遗韵

桥连湘鄂八面风,山接武陵千峰秀。黄林桥村依托丰富而独特的自然资源,实施党建领动、产业带动、共建互动“三动工程”,推进土家红桥、产业富桥、民生福桥“三桥行动”,建设“新土家”,打造“幸福桥”,实现“资源变财源、山货变俏货、风俗变风景”的美丽蝶变,铺展出一幅山青水绿、宜居宜业、富足和美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梦里山乡

一、党建领动建“红桥”,资源变财源

卸甲坪曾是红二军团战斗故地。卸甲坪土家族乡党委传承红色初心,带领土家儿女走出了一条旅游脱贫致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黄林桥村党支部结合独特的红色资源、文化资源、生态资源,融合美丽乡村、环境整治、乡村旅游,编制《黄林桥村村庄规划》《黄林桥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探索文旅融合路径,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黄林桥集镇

(一)围绕“五美”,绘家园。松滋市财政部门派驻工作队驻点帮扶与重点支持黄林桥村乡村建设。围绕治理美,重点监测脱贫户102户340人,专项整治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13个,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围绕产业美,重点协助产业谋划、资金争取,全力支持五龙寨农旅融合综合体、南坡采摘园、深溪土家生态园等农旅融合示范点建设。围绕环境美,投入资金近200万,建设垃圾转运站1个,购置垃圾清运车2辆,垃圾收集箱235个,建立了辖区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大大提高了环境整治能力。围绕生活美,提档升级各类公路10.3公里,完成了卸甲坪应急供水工程,镇泰民族学校综合楼维修项目投入使用,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围绕人文美,成功举办了湖北省第四届“全国文明乡、魅力卸甲坪”摄影大赛暨松滋市第五届民俗文化节。民俗文化博物馆入选湖北省2022年第一批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

湖北省第四届“全国文明乡、魅力卸甲坪”

 摄影大赛暨松滋市第五届民俗文化节

(二)定位“三村”,美家园。按照“青山围村、绿水绕村、鲜花拥村”的特色景观规划设计,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发力,打造“卸甲泉谷”美丽乡村示范片。先后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完成公共健身休闲广场修建、太阳能路灯安装、村标及微景观建设、刻石公园打造等项目,并配套建设乡村土特产品销售、土家风情客栈体验等街区,村庄功能更加齐全。

黄林桥集镇俯瞰

(三)聚焦“一泉”,富家园。黄林桥周边天然温泉资源得天独厚,通过引进企业投资建设曲尺河温泉度假邨,打造集温泉养生、康养度假、田园休闲为一体的温泉小镇。温泉度假邨2017年开始运营,日接待量最高达到近万人次,“好山好水真温泉”叫响湘鄂边。

二、产业带动筑“富桥”,山货变俏货

黄林桥村着力发展生态种养等特色农业,不断升级乡村“旅游后备箱”,壮大产业引擎激发乡村活力。

蔬果采摘园

(一)打造生态产业链。紧跟乡级产业发展优惠政策,支持“葛根+山羊”循环产业发展,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打造葛根高产示范基地,建成独具特色的晶地农业葛根展示中心,实现了葛根种植、加工、销售、综合利用、观光的全产业链初步整合。

葛根产业基地

(二)拓展多元新业态。以松滋市源溪洞岩泉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大力发展岩泉虾蟹等水产养殖,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周边民宿、餐饮就业120余人,劳务收入达到11余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每年收入20余万元,形成了农户增收、村级创收、合作社共赢的良好局面。

(三)串联文旅精品线。打造政治学习馆,深掘地域风土人情,植入土家文化基因,并与蔬果采摘园、石滩公园进行资源整合,打造闭环游览路线,加快推动村级全域旅游发展,让更多人了解黄林桥、亲近黄林桥,社会效益初显。目前,已接待到村开展党建和团建活动的单位20余家。

政治学习馆

三、共建互动搭“福桥”,风俗变风景

黄林桥村坚持“五共”引领,优化乡村治理模式,让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唱主角、当主人。

(一)示范带动“美”村。严格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完善垃圾治理基础设施,分生活垃圾治理责任网格,全面开展清垃圾、清杂物、清路障、清庭院“四清”活动;探索实施“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的运作模式,推动全村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党员先锋岗和志愿服务岗,常态化开展“清洁家园”志愿服务活动,坚决落实禁鞭、禁烧、禁违、禁抛“四禁”要求,大力推进整治乱贴乱画、整治废旧杆线、整治乱停乱靠、整治出店经营“四整治”行动,打造洁净山乡。

“清洁家园”志愿服务

(二)典型促动“和”村。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表彰活动,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家庭等活动,不断强化道德教化作用;设立卫生评比公示牌,一月一拉练,一月一评比,通过群众自己评、农户相互评、五老上门评的方式,选树优秀典型,促进群众之间形成“相互赶超,争做先进”的良好氛围,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在全村形成了“讲文明,树新风,护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崇德向善表彰授牌

(三)治理联动“强”村。依靠有威望的“五老乡贤”,推动组建了乡村振兴理事会,吸纳本村有威望、有能力、想干事、能干事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等,参与村级政策理论宣讲、人居环境整治、民事纠纷调解、移风易俗等工作;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和村级管理长效机制,探索出“矛盾共调、要事共商、困难共帮、文化共享、和谐共评”的“五共”治理模式,环境逐渐“绿起来”、产业逐渐“强起来”、群众逐渐“富起来”、生活逐渐“美起来”。

生态小区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文档

关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