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共同缔造 共建和美乡村

通山县厦铺镇西湖村

2023-12-29 19:33湖北省财政厅

通山县厦铺镇西湖村位于厦铺镇以南,大城山脚下,距离镇区3公里,距离县城15公里。近年来,西湖村上下在村容美、景观美上下功夫,在善治理、创新风上抓提升,在兴产业、富百姓上加力度,优化村庄布局, 推进产业发展, 改善生活条件,有序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一、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优化村庄布局

为确保西湖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前瞻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先后邀请县规划局、文旅局、发改委、农业农村局、住建局等多家单位到西湖村进行实地考察,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挨家挨户宣传政策,围绕整村建设怎么规划、人居环境怎么整治、景观节点怎么打造,具体到庭院怎么设计、路灯如何摆布及各项基础设施怎样完善等收集征询意见。请专业机构对村庄布局和发展规划进行全面调研与评估,编制了《通山县厦铺镇西湖村村庄规划(2022-2035)》,统筹考虑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环境提升、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城乡规划的衔接,使项目建设有机融入乡村发展。制定《西湖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西湖村美丽乡村建设目标任务、年度计划、建设内容、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促使美丽乡村建设高标准推进。

村庄规划

二、以强村富民为目标,推进产业发展

西湖村稳步推进三产融合发展,2021-2022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连续两年突破20万元。一是拓宽产业链条,打造特色产业。建有油茶基地150亩、中药材基地100亩、冬桃基地77亩以及金丝皇菊基地50亩。投入212.6万元加强本村茶叶、中药材等产业项目共8个,打造了面积300多亩的规模化、产业化、多样化茶业基地;建设270KW光伏电站,每年收入15万元以上;大力支持林特开发项目,栽植油菜苗等共计5.5万棵,投入15.8万元。二是推动农旅结合,探索融合发展。依托湖北留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打造的集“农业开发、旅游观光、休闲康养”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入股50万元,每年分红5万元。聚焦通山县“六大产业”之一的茶叶,建设了300多亩茶叶基地、配套的生产车间和相关“茶旅融合”项目。支持村种养殖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共同打造西湖村名片,目前已打造了300亩果园、200亩有机香稻、100亩脆枣等农业项目。投入94万元打造产业配套的旅游景观项目,有效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三、以基础建设为支撑,改善生活条件

西湖村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实施水利、通畅、亮化、饮水、公共服务等五大工程项目,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改善乡村产业发展环境和群众生活条件。一是通畅工程。拓宽通组公路2.7公里,投入48.5万元;刷黑村湾公路500余米,投入20万元;硬化通组公路2.66公里,投入125.2万元;公路通户率达到 100%。

村湾公路黑色化

二是水利工程。新建河堤、沟堤共计1190余米,投入103.4万;新建整修沟渠2630米,投入44.6万元;整修1-8组塘堰5口,投入28万元;目前西湖村河道、水渠、沟塘等水系布局合理,水体清澈明亮,水岸护坡生态自然,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农田水利设施配套齐全,全村1660亩耕地面积旱涝保收。三是亮化工程。全村安装路灯90盏,共投入10万元。补充了夜间盲区,保障了群众夜间出行方便。同时安装了40个监控设备,助力基层治安管理,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赞美。 四是饮水工程。投资10余万元,建设 5口人饮用应急水井;针对全村老化自来水管进行了更换,长度超过3000米,共投入5.1万元。并每年安排五个公益性岗位,专门负责各区域的饮水安全工作,做到常态化管护。

太阳能路灯

四、以环境保护为方向,提升宜居水平

西湖村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绿化美化行动。一是环境保洁。安排环境整治专项资金 8万元,全面清除河道两岸及公路沿线的垃圾,建成标准化公厕1个,全村配备垃圾桶超过300个,每年安排6个保洁员专职负责各区域的卫生保洁工作。实现了环境净化、公路硬化、通道绿化、村庄美化。二是绿化美化。共投入40万元开展地被、草坪等绿化工程,面积1300余平方米。完成村组道路两旁、广场及重点项目的绿化工作,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等空地绿化率达 90%以上。投入208万元开展面积2650平方米的村湾园建工程,提升了西湖村村湾美化度。

村庄环境干净整洁

五、以乡风文明为突破,促进和谐发展

西湖村以乡风文明为方向,传承和发扬乡风文化的核心理念,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农民培训。聘请相关培训机构举办各类技术培训,提高村民农业科技水平,带动村民从事养殖、种植、销售、运输、旅游餐饮等特色产业;对外出务工人员突出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开展各类形式的招聘会或者动员群众到县、镇参加有关招聘活动,为村民提供就业平台。近两年来共计开展培训8次,在村内开展招聘会2次。二是文明创建。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村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行为。建成农民休闲文化广场4处共计2500平方米,配套乡村文化大舞台、运动场、健身器材、宣传室等设施。组建腰鼓队和跳舞队,开展广场舞和山歌等各类比赛及“平安家庭”“最美庭院”等评比活动。

三是数字乡村。投入25.8万元建设“数字化乡村”平台。通过“数字化乡村”平台的优势,构建一个便捷、透明、公开的平台,延伸基层治理的触角,激发乡村干部和农民参与试点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机制,持续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健身运动场

数字乡村管理平台

六、以共同缔造为统领,聚力共建共享

西湖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群众主体,坚持多方联动、共同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集聚各方力量切实贯彻“五共”理念推动美丽乡村项目建设。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共同缔造一条心。在县财政局、镇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下,成立共同缔造理事会和美丽乡村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研究会,向村民宣传“美丽乡村”项目理念和意义。组织村“两委”干部、理事会成员到港口村、大坑村等地进行观摩学习。构建人居环境整治队、巾帼服务队等村民自治组织,让群众真正成为美丽乡村项目建设的主力军。

群众自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

二是坚持因地施策,绘制村域发展一张图。以“村湾党支部+理事会+群众”的形式和西湖村现有的西湖种养殖合作社为基础,结合临河地势、农田环绕的地理环境,发动群众争当“村湾规划师”,确定了修建洗衣埠道、茶旅融合等项目,促进农业、旅游业深度融合,打破了务农、务工的传统收入模式,构建村庄农旅融合的发展蓝图。三是坚持群众主体,下好民生实事一盘棋。始终突出西湖村群众主体地位,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发动群众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采取屋场连心会、线上微信群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优先规划群众最关心、最紧迫的实事小事,形成项目清单,完善项目规划。自共同缔造建设美丽乡村活动开展以来,县财政局、镇党委政府在西湖村组织召开“屋场连心会”14次,征集群众在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治理等方面意见建议22条,商议形成群众清拆改清单25条,确定实事项目5个;群众投工300余个、捐款8400元、让地让利1300余平方米,捐树60棵,捐老青砖500余口,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屋场连心会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文档

关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