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乡村催热“美丽经济”

宣恩县珠山镇东门关村

2023-12-29 19:15湖北省财政厅

走进宣恩县珠山镇东门关村,阡陌纵横,干净平坦的通村公路蜿蜒曲折,白墙黛瓦的民宿错落有致,古朴村落与雅致民宿交相辉映、交互成趣,宛如一幅乡村水墨画卷,美不胜收。

山风绿古树,飞瀑入东关。宣恩县珠山镇东门关村位于宣恩县南20公里,东与长潭河乡洪家河村相连,南与高罗镇板寮村交界,西与和平社区铁厂坡接壤,北与狮子关村相邻,辖12个村民小组,824户2669人,其中劳动力1413人,党员86人。全村面积42.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00米,森林覆盖率79.3%,先后获评2022年度湖北省森林乡村、湖北省乡村振示范村。近年来,东门关村充分发挥美丽乡村试点村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深挖天然氧吧、高山避暑、自然风光、乡土风情等资源优势,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编制美丽乡村规划、发展特色种养产业、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村庄道路亮化、供水排污、供电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趋于完善,蒙板彩色公路惊艳亮相,高山庭院绽放新颜,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一、建强“主心骨”,共谋振兴新蓝图

东门关村积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创新“123+N”乡村治理工作法,组织党员带头联系群众、带头服务群众,筑牢乡村治理的基层基础,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增强了群众归属感和幸福感。

支部引领“创品牌”。将党建引领贯穿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全过程,创新“123+N”乡村治理工作法,即“一网两约三联N会”,“一网”是将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运用到农村治理中,“两约”即村规民约和党员公约,“三联”即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成员联系网格,网格员和有履职能力的党员中心户联系群众,“N”即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四会”为依托,组织召开院坝会、群众会,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

党员带头“进网格”。以骨干党员为核心建立12个红色网格,每个网格明确1名党员网格长,网格长协助村“两委”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群众矛盾纠纷。推行共产党员户挂牌和党员联组包户制度,组织网格内每名党员联系10户左右群众,开展党员联系到户、民情走访到户、政策宣传到户、产业对接到户、精准服务到户行动,引导群众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多方联动“谋发展”。筹资成立东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盘活闲置资产建设民宿项目和配套基础设施,撬动社会资本投入,通过市场化营销模式和现代化管理方式经营民宿项目,带动周边老百姓参与合作,共同做强高山避暑休闲产业,同时盘活村集体资源资产,采取资产租赁、入股分红等形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以东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主体成立东门关村集体联营超市,抱团宣恩县内优质市场经营主体“合股联营”,配套资金入股、固定资产等收入,推进集体经济品牌化经营,实现增收10万元以上。


组织召开群众院落会议现场

二、编制“规划图”,共绘发展新方向

东门关村历史悠久,自然人文资源丰富,但是一直缺乏系统性发展规划,村庄发展定位不清、发力方向分散。东门关村“两委”深入走访调研,分析资源情况和地域特点,全面梳理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多频次召开小组会、院坝会倾听群众心声,充分征求乡贤能人、党员群众各方意见建议,委托恩施州城乡规划设计院整体布局,形成系统完备的村庄规划方案。

整体规划效果图

编制“多规合一”规划。东门关村以党建引领乡村、以发展激活乡村、以民居装扮乡村,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主动对接协调恩施州城乡规划设计院,统筹现有烟叶、茶叶、马铃薯等分散种植产业,以“凉经济”为特色主题,系统编制“多规合一”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并结合武陵山区高山避暑休闲度假区的发展定位,确定了走“避暑康养经济”的发展路线。

完善“一线四点”体系。确定“1线4点”村域发展布局,以“四好农村公路”示范线“蒙板线”为依托,打造美丽乡村观光示范带,沿线分布花海观光、景观绿植、美丽庭院等打卡点,打造东门关集镇避暑康养区、土鱼河高山休闲旅游、郑家院子红色文化及非遗文化传承院落等4张康养旅游金名牌,配套德孝文化广场、展览馆、革命遗迹体验等项目,与土鱼河高山地质景观联动,打造千亩杜鹃花海,丰富旅游业态。

推进“共同缔造”活动。协调引进武汉市专业设计施工公司,对集镇片区进行民居改造和环境整治提升,先后10余次带领党员村民代表到恩施市、咸丰县、椿木营乡等地,学习美丽乡村、共同缔造等发展经验,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组织开展道路、庭院、公共区域清扫等美丽乡村共同缔造活动,采取政府补贴与农户自筹相结合方式,完成农户厕改250户,推进土鱼河、集镇、易迁安置点等3个污水治理项目,硬化村组院落连户道路2.4万米,实现小组和20户以上自然村通公路全覆盖,修建农村安全饮水蓄水池10口,安装水管54650米,全覆盖实现“一管清水进农家”。

高标准农田整治现场

三、唱响“主旋律”,共享和美新生活

产业兴,乡村才能兴。东门关村海拔最高1600米、最低500多米,高差达1000米,耕地破碎化较为突出,制约着产业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东门关村多方争取美丽乡村和国土整治等建设项目,充分利用生态优、资源好、高差大的特点,在不同海拔带发展不同特色农业,先后解决产业单一、季节性缺水等制约性问题20余个。

干净整洁的街道

建设和美乡村。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资金461万元,其中县级配套160万元,统筹其他财政资金1691万元,完善集体民宿项目公共厕所、生态停车场等配套基础设施,推进公共照明、马铃薯基地、魔芋种子扩繁、污水处理等项目,吸引市场主体入驻集体民宿,撬动社会资本投入,通过市场化营销模式和现代化管理方式经营民宿项目,带动周边老百姓参与合作。争取1400余万元土鱼河提水工程项目,解决东门关、和平铁厂坡、狮子关车洞坪等村(社区)6800人、3000头以上牲畜的人畜饮水问题。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实现了水电路网户户通,自来水入户率100%,集中式饮用水合格率达到95%,全面完成农网改造升级,农民饮水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生产生活用电得以满足,全村通组道路通达畅通,户户通公路硬化率95%以上,卫生厕所普及率90%,村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美丽庭院带动乡村旅游产业

打造美丽庭院。全面实施集镇美丽庭院建设项目,从村级主干道入口到集镇,对沿线道路两旁和农户庭院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集中改造升级,组织党员、志愿者和村民开展“村庄清洁日”活动,集中清理主次干道白色垃圾,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利用党员大会、院坝会科普垃圾分类知识,推出垃圾分类积分银行,引导群众获取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卫生纸、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培育乡风文明。东门关村以红色网格为依托,以村规民约为蓝本,通过立约定职责、立规定岗位、立制定示范,从红白喜事等乡风民俗入手,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常态化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屋场院子会,以“党员公约”引领全体党员当好表率,以“村规民约”引领群众崇法向善。成立“高山红”志愿服务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红白事新办”“移风易俗”“文明家风”等内容,用身边人说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形成乡风文明建设的强大正能量。

组织开展群众性法治活动

一花引得百花开,百花“融”出盛景来。东门关村依托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先后吸引了张显荣、张显华、季柏成、陈华等10余名乡贤“回归创业”,先后涌现了农民企业家候明礼带头发展产业、杨天武自费购买千株花苗打造入户花廊等出彩典型,全村发展烟叶产业2300亩、马铃薯1300亩、高山中药材基地300亩、油菜500亩、茶叶520亩,生猪养殖超过6000头,推动土鱼河千亩杜鹃种植项目,带动发展6家规模农家乐,接待康养旅游游客2万余人,综合收入16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合作发展餐饮、零售、民宿等产业,高山避暑经济越发火热,美丽乡村的“金名片”带动了高山康养“新财源”。

发展烟叶产业助农增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文档

关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