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樱花引客来 荒山野洼变景区

——谷城县城关镇老君山村

2023-06-15 11:48湖北省财政厅

谷城县城关镇老君山村地处粉水南岸,南依荆山,西偎武当,濒临汉江,303省道穿境而过。境内群山环抱,林木葱茏,云雾缭绕。全村4个村民小组,共315 户1159 人,版图面积 18000 余亩,耕地面积 1244 亩,山林面积16000 余亩,森林覆盖率达 90%以上。近年来,老君山村通过引导农户整治村庄环境、发展现代休闲农业、改善基础设施、支持农产品深加工、开发旅游景点、培植樱花品牌、开展田园生活体验、开办农家乐餐饮等系列项目,坚持做好山水文章,发展特色产业,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一、确立生态旅游规划,因地制宜统筹设计

老君山村依托厚重的道教文化、茂密的自然植被、淳朴的农俗风情、便利的交通条件,先后请襄阳市规划设计院、北京天道蓝图旅游规划设计院和社会各界热爱美丽乡村的专家,对村庄建设、生态旅游以及相关产业发展作出系列规划,确立了以老君山樱花谷休闲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为重点,明确定位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樱花观赏、乡村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

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树立系统观念,先规划后建设,通盘考虑村庄分类和发展需求,在优先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基础上,统筹协调一体化推进。 

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特色。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充分考虑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文化、基础条件等,科学把握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坚决防止“一刀切”。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改革、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打造特色鲜明的示范村。 

坚持农民主体,促进增收。树牢“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理念,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乡村振兴示范村与乡村文明建设相得益彰,通过实施示范村创建项目,促进农民群众增收。 

坚持依法合规,打造精品。把依法合规贯穿于示范村项目创建的全过程,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规定,依法取得土地使用、规划、施工等许可文件,为示范村创建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坚持稳中求进,突出实效。立足现有村庄基础,坚持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生态,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坚决杜绝大拆大建。

二、突出村庄骨架建设,完善各项基础设施

发展经济是全村的第一要务,是开展其他各项工作的基础。2022年,老君山村根据实际情况,整合现有资源,积极发展旅游经济,自开展创建工作以来累计投入2.5亿元,规划修建了老子文化广场、古窑民居、十二生肖广场、樱花主题公园、现代农业示范区五大核心景区,打造了仙人峰、八角亭、净心池、九步亭、观景桥等景观,兴办了君山人家、九堰一居、君山乐15号等31家农家乐,高标准新建老君山党群服务中心和游客接待中心。 

改造民居,统一风貌。景区制定了新农村房屋建设、改造样式和标准,不搞大拆大建,在原有房屋的基础上,进行统一粉墙黛瓦古民居风格立面改造。 

广植樱花,培育景观。景区沿303省道、樱花大道、振兴路种植樱桃树、樱花树45个品种60000 余棵。同时利用植被修复裸露山体,在原有山林的基础上,增加绿化率。景区内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种植樱花、紫薇、红叶李、月季、梅花等各类花卉树木,形成景区主干道赏花带。目前,樱花大道、振兴路、303省道等已形成了十里樱花长廊,成为老君山真实写照。

垃圾治理,美化环境。景区目前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购置垃圾清运车、景区垃圾箱、中型垃圾箱等,配套建立村级保洁队伍。近年来,为进一步做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老君山村结合环境卫生整治及垃圾分类工作,建立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全过程管理体系的具体工作任务和责任清单。同时,宣传普及垃圾分类减量知识,提高村民对生活垃圾分类方法知晓率,逐步培养村民垃圾分类意识,指导、监督村民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和投放。 

完善设施,提升品质。景区9.6公里主道路宽度由3.5米拓宽到7米,新修五组循环旅游公路振兴路长5.1公里、宽6米,安装太阳能路灯330盏,整治渠道7.6公里。解决群众门前断头路,分期分批逐步解决村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通户公路全覆盖,让村民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建设村级自来水厂,让村民用上高品质自来水,采用国内目前最先进的超膜滤技术,日产200-300吨净化水,保障全体村民、农家乐日常生活用水,彻底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选择和规划项目,建设有机农业体验区、人居环境提档升级、“七位一体”综合信息治理平台、法治图书室等。 

三、凸显道家农耕文化,提升美丽乡村内涵

坚持生态优先,保留自然本色。老君山村认真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尊重凸显地域自然人文本色,坚持自然生态、返璞归真的原则,既改变过去脏乱、落后的状况,又保留乡土人文的青涩淡雅,和砖窑、石碾等农耕文化符号,让村庄展现古韵,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在建设中因山就势、依山傍水,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宜林则林、宜景则景,以原生态嫁接现代文明,最大程度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老子文化广场原是一座荒废的采石场,依山随石而建,用卵石铺就健步道,用实木建造问仙阁、老君亭、水车;半山腰的老子塑像,山下的石雕牛,静心池等景观,与这里的山水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充现展现了老子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内涵。对古窑堡周围的农户房屋进行徽派仿古式改造,房前屋后摆放有石磨、簑衣、风车、木犁、木耙等农具,农耕时代的印痕,在这里得以完整地再现。粉墙、黛瓦、红窗,飞檐、翘角,码头墙,与这里的山水融为一体,成为一处民居、树木与山水融为一体的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一个让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土民居。

坚持生态理念,美化乡村环境。一是树立生态环保意识。老君山村通过激发农民亲近自然的情感和内在的生活情趣,组织农民环保志愿者参加环境整治义务劳动,培养环保小卫士,在全村形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并强化对村干部等乡村精英骨干分子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培训,让他们先知一步,先行一步。二是整治乡村社会环境。在村庄环境建设上,突出“三抓”:一抓村庄规划。老君山村,耕地狭小,河道曲折,地形极不规则,规划中讲求因山就势,随弯就片,依山傍水,合理布局,宜居则居,宜林则林,宜景则景,错落有致,别具一格。二抓道路硬化。老君山村现在组组通了水泥路,并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三抓绿化美化。在振兴路、中心路两旁及农户房前屋后广栽樱花树、樱桃树、紫薇、桂花等风景树和生态林,构建花园式家园,公园式村庄,仿古徽派的建筑风格。三是培养文明卫生习惯。从2017年开始的垃圾分类是引导农民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的重头戏,已成为老君山村民的自觉行动。每天由专职保洁员统一收集、分类。大多数家庭室内清洁整齐,厕所干净卫生,并实现了柴草归院、垃圾归点、禽畜归圈。

坚持生态为本,提升美丽内涵。在村庄环境建设上,老君山村不搞盲目模仿,而是因地制宜、因山就势、依山傍水,“青砖灰瓦,古门花窗”,保持山清水秀的村庄环境,保持汉江文化一脉相承的徽派风韵。同时也让来到村里的城里人找到远古田园和农耕时代的记忆,体验和享受与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把农村建设的更像农村。在挖掘传统文化上,保留农村传统乡风民俗,编撰老君山民俗志;高标准兴建便民服务中心,达到“村在山水中,屋在树木中,路在花草中,人在图画中”。在村庄布局上,交通道路依山傍水,产业结构保山护水,生态资源养山润水,让村民的生活与山水融合、与生产融合、与文化融合、与环保融合,与旅游融合,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现在的老君山风貌自然,看起来是农村,住起来似城市。

四、主攻特色产业发展,增强村级经济实力

发展樱花、樱桃等种植业,村庄环境变美。该村遵循当地村民房前屋后栽植樱桃树的传统习俗,积极鼓励村民大力种植樱桃树,围绕樱花主题公园樱花大道、振兴路,已种植樱花45个品种6万余棵,打造“十里樱花长廊”,春天樱花、桃花、杏花、海棠尽享开放,夏天山中有紫薇、水中有荷花,秋天十里桂花飘香,形成品种花期交错、四季皆有花开的“花花世界”。

发展旅游业,人气变旺。“一条村路穿心过,七沟二十多面坡,农户不富产业弱,集体经济是空壳。”以樱花文化、樱花品牌为主打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产生了规模效益,引燃了新一轮乡村休闲游。老君山村从开发基地入手,先后发展苗木基地600亩,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田边地角以及自留山上植树种果,鼓励村民家庭制作熏肉、腌蛋等各种风味食品,实现了“村里有产业,农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干,个个有钱赚”,让村民在本村安居乐业。2018年,村里建成谷城胜景旅游开发合作社,引进30多种近4万株樱花、因地制宜规划新建景点、打通旅游路、整治村内环境,把昔日的荒茅沟建成远近闻名的樱花谷。长达10公里的樱花谷现已建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吸引了襄阳市区、周边县市及十堰、南阳、武汉等游客纷纷前来赏樱花、摘樱桃、忆乡愁、品农家菜。

休闲旅游为村民带来商机,不少乡亲变成创业能手。农家乐、客栈、采摘园、花卉公司等在村内纷纷设立,还吸引了不少外出创业有成的人返乡创业,这些市场主体成为吸引全村剩余劳力的“海绵”。本村能工巧匠丁恒强,常年在外从事建筑行业,赚钱后反哺家乡,回乡注册了笔架山旅游开发公司,投资800万元兴建了集住宿、餐饮、旅游接待于一体的休闲旅游接待中心。回乡创业青年王雪峰先后建立谷城县樱花谷农家乐28号、湖北省谷城县月亮湾旅游度假村有限公司、湖北襄阳鑫亿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常年有20多位乡亲在他公司务工。据不完全统计,全村共有66家市场主体吸纳了200多名村民就地就业,年工资收入突破1000万元。2021年,全村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962万元,村集体纯收入达到 42.7 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2 万元。

五、党建引领提升效能,夯实乡村治理基础

近年来,老君山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为龙头,以坚持政治引领、强化智能建设、广植法治元素、探索“三百”工程,实现了社会治理大提升,村庄面貌大变样,基础设施大改善,村民收入大提高,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普遍增强。他们以村组为基本单元,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建立和完善全覆盖的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为目标,以广泛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为路径,引导、激励群众积极参与村级事务,实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努力建设“设施齐全、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宜居宜业”的美丽君山。

坚持政治引领,筑牢法治基石。村支两委把党建引领作为开展创建民主法治村的核心,制定完善了《老君村村民规民约》《红白喜事理事会章程》等村民自治规章。强化法治阵地建设,建立完善了警务、人民调解室,把司法、公安、法庭、律师服务延伸到村,将人员、联系方式以及社区矫正、诉调对接、法庭巡回审判、法律援助等各项制度上墙。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加强党员法律知识学习教育。坚持党务村务“四议两公开”,依法治村,民主议事,加强小微权力监督。

强化智能建设,智治提升效能。加强智能信息化建设,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安装了“公共法律服务智慧平台”体系,集智慧党建、社会治理、公共法律服务、远程沟通互动、乡贤联谊、生态旅游、疫情防控等七位一体,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让村民遇事找法“一键通”。

广植法治元素,营造宣传氛围。在旅游景区内,兴建了法制文化广场、法治文化长廊、法治小游园,广植法治元素,营造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游客和村民们在休闲、娱乐、健身的同时,都能受到法治文化熏陶。积极发挥“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的示范引领作用,让他们用“乡音”说法,用“乡情”说理,引导群众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和家庭责任,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风气,做到矛盾纠纷微事不出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探索“百户长”机制,提升治理能力。通过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党支部引领下的自治“百户长”机制,大大提升了村级社会治理能力,解决了村级管理质量不高、村民纠纷矛盾较多、村民权益得不到保障、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以“微治理”撑起“大平安”,“百户长”已成为群众身边的“调解员”“治安员”“服务员”,打造出和谐、稳定、有序的乡村治理新模式。

经过多年努力,老君山村,2017 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2018 年被湖北省命名为“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2019 年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森林乡村”,2019 年被评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020年被评为“国家级3A级旅游景区”,2021 被列入“湘鄂赣十6大精品旅游线路”,2021年11月入围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022 年被命名表彰为“湖北省旅游名村”。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文档

关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