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永传承 幸福生活共缔造

——潜江市渔洋镇拖船埠村

2023-06-15 11:16湖北省财政厅

渔洋镇拖船埠村地处潜(江)仙(桃)监(利)三市交界处,共有224户、1060人、2753亩耕地,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村、历史古街村、特色口子村。该村始于唐代初年,兴起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历史上,这里水网交错、地势独特,商贾云集、贸易繁荣,是沙市到汉口水运必经之地,多有船家在此拖船到高滩修整,年长月久,便得名为“拖船埠”。

在省财政厅、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抢抓省“共同缔造”试点机遇,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融入美丽乡村治理,推动革命老区村锐变为红色旅游村。近年来,拖船埠被评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全省美丽乡村、全省红色美丽村庄、湖北赏花“网红打卡地”,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探索出一条红色美丽村庄的蝶变之路。

一、思想通,共谋凝聚共识

拖船埠村虽然有着浓厚的历史底蕴、文化底蕴,但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保护,基础设施薄弱,空间布局不合理,老龄化程度较重,发展面临着重重困难和阻碍。在走访调研时,拖船埠群众表示,“老一辈革命家和拖船埠的祖先在这里帮我们子孙后代,把该打的仗打了、该受的苦受了,我们这代人,如果不保护好拖船埠红色遗址,不改善好拖船埠的人居环境,那就是对党和国家不忠、对先烈不敬、对祖先不孝”。拖船埠村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发展更加离不开群众的大力支持。如何转变群众“等靠要”的思想,如何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成为拖船埠村发展的当务之急。一是宣传攻势加力。利用荆楚网、潜江新闻网、潜江日报社等方式线上发布宣传稿件23篇。组织村组干部、全体党员及各自治协会组织群众集中夜学“共同缔造”理念及方案,参观宣传文化阵地3次,挨家挨户上门宣讲20余次,发放宣传手册200余份,“线上+线下+现场”的宣传持续发力,切实转变群众观念。二是塆台夜话热议。为了得到全体村民的支持,镇党委班子带队分4个小组在拖船埠开展塆台夜话活动13场,村民围绕人居环境、旅游经营、乡风文明、项目建设、平安治理等5个方面畅所欲言,发表意见建议20余条。潜江市委书记亲自带队参加拖船埠村群众议事会,听群众意见,为群众答疑。群众纷纷表示,愿意无条件支持拖船埠的建设与发展。三是组织体系共建。采取群众推荐、投票选举等方式完善“村党支部—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组织体系,分别组建了党组织领导下的拖船埠村环境促进会、乡贤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平安互助会、项目监事会“五会”群众自治协会,形成“1+5+N”的“共同缔造”组织体系,全体村民每户至少1人通过自治协会参与村级建设,支持拖船埠发展。

二、积分管,共建凝聚力量

为强化基层治理成效,拖船埠村推出党员积分管理和村民自治积分管理2套办法并行,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为,带领村民发挥自治力量,凝聚共同建设红色美丽乡村的强大合力。一是党员积分“管”出新活力。农村流动党员较多、在家党员老龄化程度偏高,针对此类情况,拖船埠村按照地理位置、身体状况、现有职务将党员分为4种类别,制定不同的积分管理办法。打卡组织生活、参与项目建设、投身村庄治理、提供招商信息、进行慈善捐赠、开展关爱帮扶等,为群众办理民生实事34件。“党员干,群众看,看着看着跟着干”已经成为拖船埠村的一句顺口溜。二是群众积分“治”出新成效。村民自治协会组织按照人居环境、旅游经营、乡风文明、项目建设、平安治理5方面分别制定了积分标准和评价体系。通过积分鼓励带动,群众“零投入”拆除无功能房屋9栋,清理垃圾90余吨,累计投工投劳400余人次,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近50余户群众自行出资对废旧房屋重新拆除整治,无偿让出土地用于沿湖步道建设,推动项目快速实施。特别是在拖船埠公墓建设中,涉及到全体村民的533座坟墓搬迁,包括花费20多万元修建不足5年的豪华公墓,按照“上门宣传不漏一户、广集民意精心选址、尊重民意择期搬迁、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的方式,短短五天实现全部搬移,更有群众主动出让林地9亩用于生态性公墓建设。三是积分应用“换”出新面貌。链接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捐赠物资,在拖船埠设置积分超市,党员、群众凭借积分兑换一定物资奖励。同时,积分也作为“最美家庭”“潜江好人”“十星级文明户”等各类奖项评比、“红黑榜”名单发布的重要依据,充分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从麻将馆里“晃一晃”到门前屋后“逛一逛”,移风易俗效果明显。

三、群众评,共享发展成果

“组织变强,环境变好,群众变富,村庄变美”,是群众的热烈期盼,也是拖船埠的发展诉求。一是旅游产业富民初见成效。出台《关于促进拖船埠旅游业态发展的若干措施》,拿出奖补资金50万元,鼓励群众发挥自身才智发展餐饮、民宿、商贸、采摘等产业发展,现已有23家商业业态发展经营。拖船埠村村民孙涛,是武汉大学经济管理专业高材生,听闻家乡开展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后,回乡参与家乡建设。他说,“政府为我们建设家乡,我们每一个村民都要出力;政府为我们的烈士、为我们的祖先改善环境,我们每一个村民更要出力”。该同志回乡后,当起了项目建设协调员、志愿服务讲解员、村级发展勤务员,整日奋战在项目一线、发展一线、宣传一线;项目建成后,看到了拖船埠发展的商机,积极响应党委的号召,留在拖船埠创业,开设了首家党员农家乐,每月收入可达2万元。二是平安治理机制形成。充分利用景区资源优势,形成“人防+技防”的治理机制。一方面利用智慧村庄中全景摄像、云喇叭等现代科技,实时监控,全面掌握整村动态,发挥“技防”优势;另一方面,设置村级警务室,评选“治安中心户”,以组为单位排班值守,村民每家每户轮流参与“平安夜巡”活动,实现“人人为我巡一夜,我为人人守一月”的“人防”建设,整村未发生一起治安事件。三是乡风文明风俗转好。招募18名村级志愿者组建拖船埠志愿服务队,参与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红色讲解、扶贫济困等志愿服务,有效整合人力资源推动乡村治理。开展了“非遗剪纸巧传承,共同缔造幸福园”“弘扬优良家教家风”“你好,邻居”等主题活动9场,吸纳30名村民成立拖船埠广场舞队,邀请老师帮助编演《天下有个拖船埠》舞蹈,引导村民健康生活,形成良好社会风俗,群众精神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效果怎么样,村民说了算。在拖船埠村,村民说了还不够,还得游客也说好,村民刘应涛投入1万多元将自家的杂物堆改造成了一个小花园,“我家里的后院,每天都有好些游客过来参观,我要把自家的环境打造好,让游客满意,不能给拖船埠人丢脸”。

现在的拖船埠村,道路四通八达,湖泊沿村环绕,四季花木盛开。游客如织,风景如画,随处一隅皆可入画,村民的脸上洋溢的都是幸福的味道。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文档

关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