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把握“五对关系” 推动财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4-04-03 11:08中国财经报网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要有效地发挥职能作用,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运用辩证的思维准确把握好收与支、大与小、远与近、破与立、稳与进的五对关系,来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持续提高财政治理效能,推动财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平衡好“收”与“支”的关系,保障财政平稳运行。一方面,既要做大做强主体税源,培育壮大新兴税源;又要依法依规组织财政收入,实时精准监测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税种收入运行情况,堵塞制度漏洞,严防跑冒滴漏;还要深入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改革,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等系统平台,提高非税收入质量,确保应收尽收,实现财政收入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同时,要严格新增资产配置,积极盘活存量资产,推进资产共享共用,防止资产闲置浪费。另一方面,要严格刚性化约束,坚持预算法定原则,认真落实“无预算、不开支,有预算、不超支,非必须、不列支”的相关要求,严把预算执行关、严控预算外开支,节支节流,集中财力保重点。

二是把握好“大”与“小”的关系,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一方面,加大财政统筹,做到“大钱大方”。要立足全局,强化战略思维,牢记“国之大者”,将财政工作放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局中去谋划、部署和推进。多算大账长远账,集中财力优先保障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绿色低碳、民生等重大领域,尤其是关乎全局的大平台、大项目、大建设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另一方面,强化预算管理,做到“小钱小气”。严把预算关口,完善支出审核机制,强化“三公”经费管理,压缩论坛、展会等活动,严控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健全过“紧日子”长效机制,以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换取老百姓过“好日子”;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盘活存量资金,加大结余结转资金统筹力度,避免资金“趴”在账上“睡大觉”,积极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处理好“远”与“近”的关系,增强财政治理效能。一方面,要强化宏观思维和创新思维,处理好战略与策略、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科学制定规划目标。要围绕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谋划推动财政工作,提前介入、深度参与各项规划、制度、政策的制定,加强对长期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变“被动买单”为“主动请客”,增强财政工作的战略性、前瞻性、主动性。另一方面,要立足当下,着眼基本民生需求,扎扎实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提高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强财会监督是财政部门的主责,要健全监督体系、提升监督效能,提高财会监督的权威性和震慑力,确保财政政策实施效能。

四是解决好“破”与“立”的关系,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一方面,要敢于“破”。要从政治和全局高度,积极稳妥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任务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系统思维、问题导向、先立后破,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健全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促进预算管理制度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另一方面,要善于“立”。找准当前财政工作的“短板”,建机制、立规矩、明举措,确保政策跟上形势变化,工作跟上时代要求。当前要坚决避免预算缺乏刚性、支出不分次序、库款管理随性、风险意识淡薄等问题发生,坚决杜绝数据失真、管理失范、风险失控,确保财政平稳高效运行。

五是统筹好“稳”与“进”的关系,服务经济健康发展。一方面,要稳得住。要统筹算好发展账、民生账、债务账,做到积极稳妥、留有余地。科学安排、合理使用债券资金,避免重大项目和在建项目资金链断裂;认真做好专项债券使用工作,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强地方债务源头管控,统筹各类资金资产资源化债、持续压降隐性债务规模;进一步加强融资平台经营性债务管控,严防融资平台风险、金融风险向财政传导集聚,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另一方面,要进得来。要科学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有进有退、有保有压、有所为有所不为,把财政资源配置到关键环节,更好地服务新领域新赛道布局、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的落地落实。同时,加强减税降费与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生产成本等政策措施的协同联动,帮助企业解决要素保障及堵点痛点问题,让市场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大起来、强起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夯实经济发展根基。

(作者  湖北省枣阳市财政局 唐汉东)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文档

关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