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宝区子陵铺镇和美乡村试点典型案例

2023-05-06 13:36荆门新闻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铺镇地处荆门中心城区北郊,辖28个村、1个社区,总人口4.5万人。近年来,子陵铺镇立足自身实际,以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以乡村产业为依托,积极探索产业融合、绿色生态发展道路,打通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蹚出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打造出共同富裕的子陵样板。

依山借势,盘活资源聚人气

依托西部山区资源禀赋,结合农耕文化,进一步挖掘自然景观、人文古迹、历史宗教等潜在价值,大力发展山区生态旅游业。

一张名片唱响全国着眼圣境山片区“小盆地、强对流”的地理属性,明晰“鄂中地区运动休闲养生地”目标定位,引进亚联航空运动有限公司,累计投资资金8亿元,建设亚洲最大的滑翔伞基地,先后建成一二级飞行平台、飞行大楼、停机库等配套项目,陆续举办一系列国际国内滑翔伞赛事活动,成功摘得“国家航空飞行营地”称号,“醉美圣境山,中国滑翔地”名片持续擦亮。

一个小镇放大品牌。充分发挥圣境山景区毗邻城郊、辐射山区的区位优势,全面推进圣境特色小镇建设。投资2亿元,打造鄂中最大的花卉基地圣境花谷,并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省级农业休闲示范点,投资5亿元,完善建成九龙谷、玉皇阁、紫薇古道等节点景观,全力将圣境小镇打造成“有说头、有看点”的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小镇。近年来,圣境小镇先后获得湖北省“旅游名村”、湖北省“绿色幸福示范村”、湖北省“十大美丽乡村”等称号。

一条古道释放效应。荆襄古道即襄阳至荆州,自汉代就是重要的运粮通道。但经过漫长岁月,道路破损不堪,适宜通行宽度不够。重修的荆襄古道途径4个乡镇,直达荆门中心城区,于2020年建成通车,极大优化了东宝区交通格局,不仅串起了子陵铺镇西部山区村庄,还延伸盘活了其他乡镇仙人岩、寺沟瀑布、捉马洞等众多景点,形成了以圣境山为辐射,以荆襄古道为载体,各地旅游业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格局,成为荆门北部最美旅游公路,极大助力了乡村振兴发展。

傍水顺势,建美乡村焕生气

九渡港河横贯东西,灌溉范围覆盖全镇耕地面积的五分之四。子陵铺镇积极争取到投资5.84亿元的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项目落户,让连通不足、水土流失和水质低劣的九渡港河焕发新生机、绽放新风采,唤起了人们心底的乡愁记忆。

乡村建设稳步推进。抢抓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机遇,通过岸坡整治、河道清障、清淤疏浚等水利项目治理举措,结合人文景观、道路维修、河湖管护等非水利项目治理任务,着力改善了12个村庄人居环境,打造出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22个,以“耕读文化”“古树氧吧”“红色旅游”等为主题,高标准完成14个村美丽乡村建设,实现河流水生态环境修复、水生态价值转换,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水文化和水经济。

乡村产业兴旺发展。产业因水而兴,水生态好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筑起了共同富裕全新赛道。自水系连通项目完成以来,子陵铺镇做好“土特产”文章,累计发展蔬菜基地2420亩、林果基地1626亩、药材基地284亩、蜜蜂养殖1544箱、土鸡养殖26万只,培育出七桥红叶香椿、八角雪枣、蔡冲蓝莓、拾井羊肚菌等品牌13个,吸引5家网络直播平台进驻,带动2000余户农户创收增收。

乡村治理提质增效。紧紧围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实施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全域推行“五员议事”“湾组夜话”等,持续破解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时间和空间困境,有效激活基层自治正能量,社会大局持续平安稳定。扎实推行全民积分管理,定期开展积分晾晒拉榜和分享表彰活动,带动群众你追我赶挣积分、齐抓共管建乡风。淳朴的乡风文明展示了水文化“滋养”和美乡村、赋能乡村振兴的生态画卷。

逐梦蓄势,打造精品招财气

紧盯共同富裕目标,坚持全镇一盘棋,持续做强优势资源,集中力量推动乡村振兴,切实将把资源优势、地缘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为全镇高质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基础配套跟上来。争取资金1000余万元,高标准修建九龙山至圣境山旅游专线15公里,争取项目资金5000万元,全面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对12个村24公里道路综合改造、提档升级,不断畅通交通脉络,形成旅游闭合环线。持续完善景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加强AAA级旅游公厕和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带动辖区农家乐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全镇现有休闲采摘园、农耕体验园、农家乐等120余家,确保了游客进得来、留得住。

精品旅游唤客来。不断探索乡村旅游业态的创新点、契合点,着力推进圣境风光游、水美乡村游无缝对接,重点策划联结圣境山景区、柳岸新堤、白鹭滩湿地公园、八角红色文化广场、红军墙等节点景观的“一日游”精品线路,覆盖辖区7个村,培育出一批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同时以活动为媒介,用口碑创品牌,用线上的流量撬动线下的游客,越来越多的市民慕名前来。

集体经济强起来。“依山傍水”走出特色路,不仅是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益探索,解决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堵点、难点、重点,提升了集体经济“造血”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2022年,全镇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带动周边5000余人务工就业,28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过100万的6个,过50万的8个,过10万的10个,有效实现了自然资源、生态系统与乡村振兴齐头并进。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文档

关联链接